文物鉴定
文物鉴定Content 首页 > 文物鉴定 >
一块珍贵的先秦石刻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一块大石头曾引起书法界、文物界、历史界等各界的广泛注意。

这块石头,原先是太行山上的花岗岩,后崩入古呼池,即起源于山西,穿越太行山脉,在河北省平山县中山国故城以南流过的呼沱河。后久经山洪冲刷,磨光了棱角,成了一块河光石。

两千几百多年以前,这块河光石被移至今平山县中七汲村东北不远的地方。为中山王守护陵园和池囿的官吏公乘得等,将他们的官阶、名字和职守刻在石上,示意这里的王陵与池囿是中山国国王委任他们守护的,以布告周知。刻石共十九个字,释文:这块石头,如果没有这些刻字,只不过是块高约90厘米,宽50厘米,厚40 厘米的普通河光石。但刻上了那两行颇有先秦篆书风格的字迹,却成了一件难得的瑰宝。

这石头被称为"守丘河光刻石"。

守丘河光刻石,在中山国于公元前295年灭亡以后,随着陵园的毁弃,被堙没于地下。1935年,村民掘土时它又得重见天日。可是,新的主人并不了解它的身世和价值,一直把它置于家中当个石凳,置于檐下,承风接雨,苦度着寒暑。1974 年,考古队员在农民刘喜梅家发现了它,移去保存了起来。1977年,这里发现了中
山国的王陵,出土了几百件光彩夺目的古文物,轰动了全县,掀起了一股考古热潮。这时,考古队才联想到那块大石头上刻着些古怪字迹,莫非也是件……大石头被送去请专家鉴定,那些刻字,极为难释,经学者多人释文,方可粗略读通,果然是中山王陵石刻,真是件难得的无价之宝。

在我国,三五百年以前的碑石,几乎各地都有,人多不以为宝。汉、唐的碑碣比较名贵,却并不罕见。石头上刻字,早在商代已肇其端,已有史三千多年。可是,碑刻有史可考的却是从秦皇开始,只有两千一百多年。秦代刻石久经沧桑,已多毁弃。著名的"泰山刻石",北宋时尚存一百六十五字,明代仅存二十九字,清代遭火焚,仅存残石九字。比秦代更早的先秦刻石,那就非常稀罕了。

在大约一千二百年前的唐代,陕西凤翔曾发现十块鼓形石刻,被称为石鼓文。内容是歌咏秦国国君游猎的,因而也称作"猎碣"。当时的著名诗人、学者杜甫、韦应物、韩愈等人都有诗篇题咏。北宋时,又发现三块先秦刻石。内容是秦王请求天神制克楚兵,复秦边城的。因而又叫《诅楚文》石刻。当时文坛泰斗欧阳修、苏轼都曾为这三石作记。近代的、现代的学者,对这些先秦刻石都做过不少研究和考证。可见,历代学人对这稀世之宝都倍加珍爱和重视。

可是,《诅楚文》三石早巳失落,仅存拓片。石鼓文虽几经流散,又几经收集,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但石鼓上的文字多已剥蚀,其中一鼓的文字已全然无存。故而,学者们担心,如此下去,先秦刻石岂不被
泯灭了!

同时,更令人遗憾的是,汉唐以降,先秦的六国文物发现甚多,却始终不见一块刻石。因此,已故当代书法大师启功在1963年还遗憾不已地写道,^'西周与秦,未见墨迹,六国未见刻石。"时光又过了15个春秋,报端披露:河北平山发现了战国守丘河光刻石,老教授怎能不格外欢喜呢!随之先生将这一石刻的拓片收录到1979年出版的《古代字体论稿》里,欣然之情,溢于言表。

守丘河光刻石,不仅填补了先秦六国刻石的空白,也是现存先秦石刻中保存最清晰、字
迹最接近于手书的刻石,在我国石刻史、文字史与书法史上都自有其独特的风采和地位。
分享到:
文物鉴定
古玩鉴定

扫描添加企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