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鉴定
文物鉴定Content 首页 > 文物鉴定 >
居巢作品师法自然以形写神
居巢作品师法自然以形写神

居巢诗、书、画俱佳,有较全面的文化修养,是一位文人画家,但却不沾有当时文人画家鄙视"形似"的习气。他在《含笑花图》扇面的题跋中说:"予从事写生,颇尚形似。"而在评论高其佩的诗中更质疑苏东坡的"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他说: "一笑坡公务高论,不能形似那能神"。表明了居巢的绘画注重形似,作画以写生为先。

居巢的写生首先源于他对万物造化的热爱,尤其是大自然中生命力弱小的东西。他曾在峡山飞流之下见菖蒲生于山石上,细密可爱,便采数株养于盘水中,并带到南昌臬署细心培养,结果,菖蒲茁壮成长与在山里无异。

居巢对植物观察非常仔细,也很有研究。咸丰七年(1857年)冬,他曾与张鼎铭至石井,见到一种状似山礬的野花,村人说是春花,但二人却疑是櫬郑之说。于是张鼎铭写图,居巢赋诗以记之。在《含笑花图》扇面的题跋中。他指出世人将大含笑之名弄错,因其"暇时体认得之"。足见居巢对花草之痴迷。

在居巢的一生中,桂林的环碧园、东莞的可园及隔山的十香园,不仅给了他闲适宁静的生活,也为他提供了绘画题材。园中的花草、虫鱼、禽鸟,在某些人看来根本不堪入画或只可偶尔为之的小玩意,却是居巢画中的主题。他尤其注意将一些岭南地区常见的较有特色的花草蔬果草虫描绘入画,像红寥花、白剪绒、水仙花、风铃、荔枝、芋头,甚至油菜花、蚕虫、蚱蜢、螽斯等。这些小品在形似之余却不带丝毫匠气,淡雅清秀,十分生动。如广东省博物馆收藏的一幅《蚕虫图》,不仅将蚕虫的形态及被它们噬咬得残缺不全的桑叶很真实地表现出来,而且那些蚕虫不是无生命地呆板地排在叶子上,它们似乎正在蠕动,"大快朵颐",这充分显示了居巢早巳参透"以形写神"、"形神合一"的玄机,同时应用自如于作品中。

除花卉草虫题材外,居巢的部分画作也触及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如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鉴定馆收藏的几幅戏剧人物画,实际上是一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各式小人物的真实写照,具有浓郁的地方生活色彩。

居巢于写生之外,也会进行一些粉本临摹。但对于前人的画作,并不主张生吞活剥,他赞扬蒋莲"学七抛三善得师",欣赏江如介"远视戴蓝除习气,近亲奚顾得风裁,南田鲜湛忘庵率,生面重教浙派开。"他认为重要的并不在于对前人的亦步亦趋,而画家自身的灵性与参悟才是关键。他评价谢兰生:"本无一法法无名,粉碎虚空自浑成,透得临池关纽在,固应人有折钗评。"而评论王翬作品"众妙门原不二斗,独参造化溯渊源,世尊信有金刚杵,尽决藩篱混宋元。"更指出应将前人粉本中的各种精华与现时对自然景观的切身体会相结合。由此可见,居巢自始至终将"参造化"摆在首要的位置,这些见解贯穿在他的绘画实践中,令他的作品充满着生机,并有着自己独特的面目。

本文有文物鉴定中心整理发布http://www.chinawenwu.cn

分享到:
文物鉴定
古玩鉴定

扫描添加企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