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鉴定
文物鉴定Content 首页 > 文物鉴定 >
丝绸古道话"天马",西汉.鎏金铜马式
若在中国丝绸之路上旅行,沿途会听到许许多多有关天马的趣闻,看到种种天马的神异形象。

在西安乾陵,武则天和唐高宗山陵前神道两侧众多的石相生中,有一对雄健的石马,肩生双翼,那就是天马的石雕形象。

1969年在武威东汉古墓中出土的一铜马,一足踏着一只飞燕,三足凌空,呈奔驰之状。据说那燕是风神。马踏风神,凌空而行,自非凡马,当称之为天马。上个世纪,由于某种政治缘故,命名时有意避开"天马"一名,称之为"马踏飞燕"。实应称为"天马"。如今它已是中国旅游业的徽识。〖关于天马所踏之"鸟",初称为"燕"。燕当为剪尾,可此鸟齐尾平出,若麿鹞类的隼尾,或为燕隼。另外,学者们也还有多种不同的考证与命名。因之,今曰多称"马踏飞燕"为"青铜奔马",或"铜奔马"。

在酒泉,丁家闸一古墓中,画有天马行空的壁画。那马,龙头长颈,红鬃赤尾, 凌飞于群巅之上,风驰电掣,气势冲天,它是西凉古物,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了。

敦煌,是著名的"天马故乡"。相传,汉武帝时,这里的渥洼曾两次有天马从水中腾涌而出,献给了天子。故历来谈及神马的诗词文章,少有不用"渥洼''这一典故的。如杜甫有句曰:"渥洼骐骥儿,尤异是龙脊。"渥洼"在哪儿呢?一说在今敦煌去玉门关所经过的阳关水库,那里今天立有"渥洼池"的标志物;一说在敦煌月牙泉。清代还有好事者在月牙泉立石刻字,书曰"汉渥洼池"。

丝路上何以有如此众多的天马的故事和文物古迹呢?

汉初百有余年,匈奴为汉家北方大患,尽管汉家一位又一位公主出塞和亲,然而匈奴骑兵却年复一年地南下侵扰劫掠。汉家的步兵与战车,斗不过匈奴那迅雷不及掩耳的骑兵。欲却匈奴,非有强大骑兵不可,但中原非但马少,且质地劣弱。因之,获得强劲的军马,当时成为从士兵到皇帝的普遍的、迫切的愿望。

汉武帝卜了一卦,示曰:"神马当从西北来。不久,著名西域探险家张骞,再次手持汉节出使西域,来到伊犁河流域的乌孙。乌孙与汉家通好,赠与乌孙骏马千匹。汉家称之为"天马"。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正是这批天马的西来,标志着丝路的正式开通。

乌孙马到了长安以后,汉家又得知大宛王在贰师城畜有善马,名曰汗血,传为龙种,日行千里。于是,汉使奉千金,赉金马,不辞万里,来大宛求善马。宛王不与。汉使怒,椎碎金马而去。这金马是什么样子,史书无载。

汉家以重兵征大宛。大宛城危,请和。汉得大宛贰师城善马数十匹,中马三千匹。汉武帝特令在丝路沿途设候马亭,以迎送大宛马。大宛马胜于乌孙马,故改称乌孙马为"西极马",而称大宛汗血马为"天马"。

汉武帝为纪念大宛马的西来,诏令相马专家东门京铸大宛马铜像,立于长安城未央宫的鲁班门外,故鲁班门又称金马门。据说,这金马,东汉时,被从长安未央
宫迁到洛阳的平乐馆。汉末,被董卓下令化铜铸了铜钱!

西汉金马,一个送给宛王,被砸碎了;另一个,又化铜铸钱了,多么令人惋惜啊!可是,不无欣然的是,西汉金马还有一具,在地下长眠了两千多年,1981年5 月,终又出土问世。它通体鎏金,灿然若新。

这金马,出土于丝路开拓的决策者汉武帝的茂陵附近。这样,它就成为丝路凿空的见证物,而更加引人注目。

这金马,通高62厘米,长76厘米。呈站立状,马体中空。造型朴实,体态匀称,肌骨均合解剖比例。如果说,长沙汉墓所出《相马经》,是世界养马史上有关马的外形学的最早著述之一,那么,这金马,也堪称是世界上相马术的最早的铜铸标准马式之一。

这金马有一特征很值得注意,即在两耳间生有一角状肉冠,比马耳还高。据《异物志》载:"大宛马有肉角数寸。"明人曾桀《八骏图诗》曰:"肉繫叠耸真崔嵬,权奇如比真龙媒。"苏轼讲汗血马,也说"肉鬃汗血真龙种"。显然,肉角,肉粲,当指马之肉冠。这一特征表明,这篷金铜马就是依大宛马的特征铸造的。

据相马经说,这肉冠的大小,同奔驰的速度有关。其长一寸,日行三百,其长三寸,日行千里。如此说来,这鎏金铜马,还是奔驰于丝路上的千里马的标准式样呢!
分享到:
文物鉴定
古玩鉴定

扫描添加企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