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鉴定
文物鉴定Content 首页 > 文物鉴定 >
玉琮的鉴定
      这种有孔的方柱形器物,学者认为就是《周礼,大宗伯》"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的琮,因为其形外方而内圆,正合中国古代天圆地方的思想。但此种器物都见于墓葬。曾有一次发掘,发现墓中尸骨的四周有三十三件大玉琮围绕成颈饰的样子,显然作用不是祭祀土地之神。 但玉琮颇重,像图示的这一件,重达六千克半,哪有办法作为颈饰使用 ?至于其他的各种猜测,如用作车轮之毂、祖先神主牌的覆盖物、观测恒星的仪器等,也都被一一驳斥。因此其真正的用途,恐怕一时还不能说清。但费心地用高价的材料制造这类无实际用途的东西,绝对是与宗教信仰或威权有密切的关系。宋代以后,文人学士因慕古的心理,也常以其他质材制作琮形器物以为摆设观赏之用 。

      玉琮首见于山东大汶口文化,盛行于良渚文化,从山东沿着海岸线,一直到广东都有发现,基本上是属于东文化圈的器物。从小至2.5 厘米〈类琮小管珠)到50厘米长的都有。琮的形式从一节到十九节不等。每一节的角落都装饰有或繁或简的颜面纹。繁的可清楚地看出眼、鼻、口 的形状,简单的只剩下两个圆圈或一个嘴巴。其形制都是下部略小于上部。如果不是这样,就一定是后代不明其形制者的伪造。


      这件玉琮在其四面竖槽内各琢刻两组神人兽面纹,它与同墓所出玉铖上的纹饰一模一样。由于刻画的线条过于细浅,很难从图版看到细部。根据报告者所作的描述,上半为戴羽帽的神人像,下半为野兽的形象。 此神兽有特大的圆瞪眼睛、宽广的鼻子、露齿的嘴巴、蹲伏状的粗壮脚腿, 每只脚还露出三只利爪。头戴羽帽的神人则双手下按兽首, 看似骑着的样子。骑野兽的图案在早期社会可能有梢带灵魂上天的意味。到汉代还有骑骏马上天的想象。

      头戴装饰羽毛的帽子可增加美感。甲骨文的"美"字就作一人头上装饰高耸弯曲的羽毛或类似的头饰状。自旧石器晚期以来,人们就知道借用他种东西来装扮自己,时代越迟花样也就越多。到了贫富有差距、阶级有分别的时代,人们就以罕见、难得的饰物表现其高人一等的身份,因此高耸的帽子也很自然地就会演变为地位的表征之一。譬如北美的印弟安人,其酋长的羽毛头饰就远盛于其他的成员。人们也往往因过度夸张其象征作用而降低其实用性。

      早期的玉器,由于钻磨琢刻的工具尚未发展成熟,很难雕塚繁缛的图纹,因此大都素面无纹,或蚀磨两旁而留下简单的凸起线条。良渚的玉工发现,经高温烧烤后的玉不但变白纯净,而且质地也软化,比较容易刻划精细的条纹。这件略带紫红斑的变白玉雕不但质量厚重,整体的结构完整,而且用浅浮雕与线刻两种技法雕成,构图和谐巧妙,线条细膩,应非一般的玉工所能制作,大概是最熟练的工匠为戴羽帽的大氏族酋长而做的。

 
 
分享到:
文物鉴定
古玩鉴定

扫描添加企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