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鉴定
瓷器鉴定Content 首页 > 瓷器鉴定 >
彩绘陶瓶的鉴定
      像这件一样小口尖底、双系或无系的大型红陶瓶,是仰韶文化常见的出土文物,一般认为它是汲水之器,说绳子穿过两个半圆的钮而放进水里时,瓶子就倾斜而让水很快灌满瓶子,然后可背或提携回家。但是,这些尖底陶瓶有些是没有钮可穿绳的,又如何放进河中汲水呢?所以这种说法还有进一步思考的空间 。

      甲骨文的"酒"字作一酒尊及戮出的三滴酒形。有些字的酒尊就作像图示的小口状。文字的酒尊都作细长身的尖底形状。但是商周遗址出土的装酒大型容器都是平底的。这是为什么昵?大概不会有人把甲骨文的"酒"字跟仰韶文化的窄口尖底瓶联系在一起。因为学者一向认为龙山时代中国才开始酿酒,仰韶的窄口尖底瓶是盛水器,两者不会有关系 。


      一场西洋酒文化的特展,展示了古代从欧洲运往北非的葡萄酒,其盛装的容器竟然和仰韶文化的尖底陶器绝似。窄口是为了容易塞住而防止液体外泄,细长的身体是为便利人或家畜在传送时背负,尖底是为便利手的持拿与倾倒。为此便利,尖底有时更做成柄状,和甲骨文" 稻 "字装米的罐子中有一形作底下有长柄的同形( 爭 、 稻 米是华南的产品,连株带穗运到华北将会增加费用,故只取其颗粒而装在罐中,"稻"字就是以此创意。南方的稻米大概以牲畜载运往北方,一如欧洲的葡萄酒,故采用瘦高的罐子、方便持拿倾倒的尖底或附有长柄了 。

      这种尖底陶器在庙底沟以后的文化遗址中不见或很少见,可能与水井的开凿有关。在较早的年代,要从远处的河流汲运回家,故加两个圆钮以便系绳背负。后来有了牛马家畜,可以用竖立的形式安放在牛马背部的四周,这样背负就不必用钮系绳,一如游牧民族的辽、金时代,制有装运酒的超过半米高、方便以马负载的细长身陶罐。再往后人们懂得挖井取水,井就开凿在住家附近,不用从远处运来,故也不再需要这种造型的水器了。商代遗址不见这种瓶子,可能因它是商业运酒的用具,故不见于墓葬与一般家居遗址。甲骨文的"酒"字还保持了其千年前的器物形状,这也反映了商代的文字可能已经历了千年以上的岁月,至少四千年前中国就有了以象形、象意的手法表达意义的文字了 。

      关于中国开始酿酒的时代,因为酒会蒸发,很难找到直接的证据。一般是从古人使用的器具间接加以推论。盛水与盛酒容器的造型有基本的差异。 6000年前仰韶文化的主要陶器是盆、钵、罐、瓮、瓶、釜、瓶等大口容器,没有防止酒味逸失的设计,可以说都是水器和食器。到了4000年前的龙山文化晚期,才产生了尊、 曇、 益、高脚杯等与后世酒器同形的陶器。一般认为这时候才有酒的酿造。现在对于这种尖底瓶有了新的认识,则对仰韶文化的一些小口壶的功能,似乎也可以重新思考了 。
 
分享到:
文物鉴定
古玩鉴定

扫描添加企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