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鉴定
文物鉴定Content 首页 > 文物鉴定 >
久违再见的青州石刻
青州佛造像艺术展10月25日在中华世纪坛展出   

展出时间:2002年10月25 日--2003年2月8日   

展出地点:中华世纪坛艺术馆  

1999年,青州石佛雕像曾在北京历史博物馆展出,之后,这些在地下沉睡了1500年的石佛曾在中国香港、台湾和柏林等地展出,所到之处,无不引起轰动,听到赞叹。本月25日,108件跨越北魏、北齐、隋、唐、北宋的国宝再次约会北京,将在中华世纪坛展出4个月。历史上被修复的痕迹清晰可辨。斑驳的描金彩画、石材上流畅的衣纹、饰物的线条……这些蕴含着中国哲学的审美、挥洒着精湛的艺术光芒的东方石刻佛像微笑着向我们走来。惊现  

1996年10月7日至15日,山东青州市博物馆在与本馆南侧相邻的一建筑工地,人们发现和清理了当地历史上著名的佛教寺院——龙兴寺遗址所属的一处大型佛教造像窖藏坑,出土各类造像400余尊。这一发现是佛教考古史上所罕见的。这一批佛像文物种类多,彩绘贴金、雕刻精细且造型生动活泼,让考古学界极为振奋,被评为1996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据青州市博物馆夏名采研究员介绍,龙兴寺佛教造像窖藏坑壁垂直,拐角明显。坑壁上留有两种工具痕迹:一为宽9厘米的平头工具痕和宽12厘米的圆头工具痕,工具应是镢和铲。窖藏坑底部整修平整,内填花土,没有经过夯打。窖藏坑内全部是佛教造像,排放有序,大致按上、中、下三层排列摆放,有少量坐姿造像呈立式排放。三层摆放的造像均为东西向,高70厘米左右;立式摆放的造像有高有低,方向不一,最高处为一米。造像摆放时,较完整的身躯放置于窖藏中部,各种头像存放坑壁边缘,较残的造像上部用较大的背屏造像覆盖,陶、铁、彩塑泥、木质造像置于坑底。在窖藏中,零星出土一批铜币,应该是有意识撒放。在斜坡北部东侧,出土一北宋白釉瓷碗。造像顶部釉现有席纹,推测造像掩埋之前曾用苇席覆盖。   

前后被发现的青州石刻多达800余尊,制作年代从北魏到北宋,跨度500多年,造像有石灰石、汉白玉、花岗岩、铁、木、陶和泥塑7种,最高达320厘米,有造像碑、佛像、菩萨、罗汉像、供养人像等,造型生动、色彩富丽堂皇,令中外学者叹为观止。   

青州石刻一尊尊一件件的惊现,给世人带来惊喜的同时也留下了难解的谜团,是战争,还是“毁佛立道”,致使石佛藏匿千年。遗憾的是,没有人知道。考古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杨泓教授说,此前也曾在龙兴寺遗址范围内多次发现过北朝的贴金彩绘造像,同时在青州市还曾发现过类似的北朝石造像,但有不少精品已流失。不仅如此,在青州地区出土的南北朝时期造像,还有在诸城、博兴、广饶、高青和更北的无棣先后出土的石、铜造像总数已近800件。这为认识南北朝时期青州地区佛教造像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杨泓教授说,“竹林七贤”题的绘画,是东晋南朝颇为流行的题材。而我们从青州地区北齐墓壁画中所见到的,正是侧后绘侍者的七贤构图,表明是这种像侧旁绘侍者的新式粉本北传后的作品,充分表现出青州地区当时比北朝其他地区更早地感受到南方艺术的影响。以此推测,青州地区佛教造像出现的与中原北朝造像不同之处,许多也可能是受到南朝艺术新风的影响。特别是菩萨像佩饰的精细繁缛,也有可能来自南朝的影响。不过目前只能从文献中看到南朝寺塔繁盛、造像精美的记载,还缺乏相应的考古发现,所以这一推测有待今后的考古新发现来证实。

艺术  

历代佛寺造像几已无存。东魏、北齐石窟也多遭毁坏,著名的太原天龙山石窟、邯郸响堂石窟已经没有完整的佛像。中央美术学院金维诺教授说,只有这些地下出土的造像,在传世美术遗物较少的情况下,对印证艺术发展的具体面貌,为研究北朝晚期佛教艺术提供了断代的标本,成为佛教美术史极为重要的资料。   

北齐石造像保存着一类在袈裟上装饰表现人物故事和场景的佛像,这在青州出土的雕像中是较为珍贵的。这种装饰方法有减地浅浮雕和彩绘两种。减地浅浮雕的一件,是在袒右肩的袈裟正面分成10余个田字方格,在每格内和边框上刻出人物、山水、殿宇、花鸟等,其分布为上部是以说法图为中心的天庭图案,中间为人间现实生活的图案,下部为牛头人身、下油锅恶鬼倒地等地狱题材的图案。这些浮雕之上原来也应该有朱红、石绿、孔雀蓝、赭石、黑、白、黄金等。从部分画面我们可以看出绘画技法极为高超,所留画面生动活泼。以其中一件右肩部绘出的三个人物为例:这三个高5厘米的人物,深目高鼻,头发和胡须黑色弯曲,身穿长袍,脚蹬高筒皮靴,是当时波斯人的形象。作者用极精的线条,简单的颜色,将他们的特征及神态活灵活现地勾画出来。这些造像,无疑是此次出土的佛教艺术极品。   

青州石造像表面当年都应该是贴金敷彩的,彩绘的颜色均使用天然矿物质颜料。贴金部分主要为佛像皮肤裸露部分。另外,菩萨像、供养人像、飞天、火焰纹、龙体、莲花等也有部分装饰贴金,其中有几件小型造像的面部和胸部贴金完整保存至今,实属少见。

佛教  

金维诺教授介绍,北朝时期的佛像造像风格兼具优美的外型与人物内心的表现,特别是“在宁静的含笑中,体现形象内心的美”。微笑,是北朝时期佛造像一个重要的印记。佛脸的笑,有浅浅的笑、神秘的笑、俏皮的笑、宁静的笑、若有所思的笑、不言而喻的笑……这些全都收藏在佛菩萨造像的神韵之中,成为中国佛教造像艺术史上一段翩然俊逸的传奇。   

也有人说,佛菩萨的笑意,愈看愈深远,看久了,最终会看见自己的本来面目。这似乎让我们找到了一种与菩萨对望的感动。据世纪坛工作人员介绍,在布展方面刻意营造了一种厚重、神秘的意境。我们相信,在这样的氛围中,在微笑看世间的石佛面前,观者或许可以洗却心灵上的尘埃,找到一份久违的宁静。  图为:贴金彩绘佛头像(东魏—北齐)
分享到:
文物鉴定
古玩鉴定

扫描添加企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