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鉴定
文物鉴定Content 首页 > 文物鉴定 >
中国花鸟画的发展
中国花鸟画的发展

花鸟形象作为绘画形式出现,虽比人物、山水都早,但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才出现擅长画花鸟的画家。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说"画蝉雀,自景始也"〈南朝顾景秀〉。据文物鉴定资料记载,当时一些著名的人物画家,也画过以花鸟为题材的画,如顾恺之画《凫雁水鸟图》、陆探微画《蝉雀图》、陶景真画《孔雀鹦鹉图》等,可惜这些画迹都已失传。

唐代花鸟画逐渐成为独立的画科,这时期不少花鸟画家以其精湛的技艺名垂后世,初唐薛稷为画鹤名手,开元、天宝时期,曹霸、韩干、陈闳画马独盛一时, 冯绍正画鹰、鸡等甚为精妙,画牛以韩混、戴嵩最为精专。韩干画唐玄宗的坐骑"夜照白,',画得极有神气,解剖结构也达到前所未有的准确。韩濕画的牛,14曲尽其妙",戴嵩的牛,"穷其野性筋骨之妙"。史载,"唐人花鸟,边鸾最为驰誉",能"穷羽毛之变态,夺花卉之芳妍",他画的牡丹,"花色红淡,光彩艳发";他画的孔雀,"翠彩生动,金羽辉灼",可惜边鸾的作品已经失传。但我们可以想象得到,边鸾的花鸟画是一种精细巧整、金碧辉映的风格。我们看到新疆阿斯塔那唐墓壁画《花鸟六条屏》中的《双鸭》,是一种技巧娴熟的花鸟 图5一78唐韩干夜'照3 画。花鸟画发展至晚唐时,实际上已存在精工与粗放、斯文与野逸两种风格,这就孕育出五代花鸟画的两大流派。
 
五代花鸟画出现"黄家富贵,徐熙野逸"两种风格流派,标志着中国花鸟画进入成熟阶段。宋代花鸟画大发展,可以说达到了中国古代花鸟画的顶峰。宋以后的花鸟画坛,虽然人才辈出,各领一代风骚,然而究其表现技法,几乎都肇始于两宋。宋代及其后花鸟画技法的发展主要为两个方面,即以色彩絢丽为主的工笔画和以水墨变化为主的写意画。

工笔重彩花鸟画以"二黄"(即黄筌及其子黄居菜)为代表, 勾勒填彩,旨趣浓艳。其画法一直作为宋代画院评画的标准,风行了将近百年,到崔白时才开始出现转变。宋徽宗赵佶是北宋花鸟画的集大成者。此后,工笔花鸟画便开始走向衰落。元、明、清三代虽也出现过一些工笔花鸟画家,但终不能振兴工笔花鸟画的颓势。宋代,水墨梅竹成为专门的独立画科,其内容是专用水墨挥写梅、兰、竹、菊、松、石、木以及葡萄等题材,作品常有寓意,把花木的自然特征,比之于人的道德情操,其代表人物是文人画理论的倡导者苏东坡、文同等。元代,水墨梅竹风行一时,特别是画竹,名家之多,作品流传之广,是其他朝代无可比拟的。当时,凡是能画几笔的士大夫,都以墨竹遣兴。专门画竹的专家中,成就较大的有李衍, 被誉为"写竹之圣者"。其他还有柯九思、管道昇等人。画梅则以王冕最为有名。明清之际,水墨梅竹最为著名的当推"扬州八怪"。"八怪"中几乎人人都画竹,郑板桥之竹潇洒劲秀,金农之竹朴拙自然,李方膺之竹含蓄奔放,罗聘之竹茂密清幽,各有各的韵致。"八怪"中有几个画梅能手,但所画梅花却各逞风姿。李方膺之梅,"铁干铜皮碧玉枝";金农之梅"江路野梅",别具奇古之气;汪士慎之梅,"管领冷香,俨然'灞桥风雪中",他们所作之梅竹都有极强的个性。现存的最早写意花鸟画卷轴(画)作品是南宋时杭州僧人法常所作的《蔬果图》,这是他借鉴水墨山水画的笔墨技法和梁楷减笔人物技法而作的花鸟画,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元代风行墨花墨禽,但风格仍属工整一路。明代确立了写意花鸟画的体格,林良、范暹为写意花鸟画派之先驱。沈周,唐寅遥继法常衣钵,笔墨精到,意态生动,结合诗文题跋,益臻妙境。明代中叶,陈淳淡墨欹毫,独创风格;徐渭奔放淋漓,"不求形似求生韵",为百代师法。清代是写意花鸟画的发达时期,著名画家清初有八大山人与石涛,其后有"扬州八怪"和边寿民等。鸦片战争以后,"海上画派"〈又称"海派"〉崛起,代表人物有任伯年、吴昌硕、赵之谦、虚谷等。海派绘画对近百年绘画发展影响较大,现代写意花鸟画大师如齐白石、潘天寿等,均明显受海派艺术的影响。

本文有文物鉴定中心整理发布http://www.chinawenwu.cn
分享到:
文物鉴定
古玩鉴定

扫描添加企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