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陵凤冠,共出四顶,是在北京昌平明朝十三陵万历皇帝的定陵地宫中发现的。它们都是以上百块宝石,三五千颗珍珠制成的,工艺精巧繁难,风格雍容华贵。
自1956年重新问世以来,不知曾使几多人见了眼花缭乱,也不知曾使几多人为之啧啧赞叹。
那凤冠,正面缀有四朵牡丹花,是以珍珠宝石配成的,左、右各有一凤凰,凤羽是用翠鸟羽毛制成的。冠顶,用翠羽做成一片片云彩,云上饰三条金龙,是用金丝掐成的。中间的金龙口衔一珠,硕大晶莹,世间少见。左、右两龙口衔珠串,状若滴7乂,名曰"珠滴"。珠滴长可垂肩,间饰六角珠花,名曰"华胜"。冠口 ,饰有珍珠宝钿花一圈,名曰"翠口圈"。口沿又饰有托里的金口圈。冠后,附有翅状饰,名曰"博鬓"。每侧三条,又称"三博鬓"。
这些冠饰初看令人有繁缛之感,然而,如若考究起来,溯其源流,却颇为有趣。"冠",是古代对帽子的统称。先民最晚在六千年前就戴帽子了,在三千年前已形成为男子成年举行的很有讲究的加冠礼仪。可是,先秦时代的女子成人礼却是戴笄I笄是插住绾起的头发用的簪子,而不加冠。相传,女人有冠始于秦。秦始皇曾下令三妃九嫔当暑热时戴一种碧罗帽,大概其色其形都像荷花叶,名曰"芙蓉冠子"。显然,这是一种便帽,而不是礼帽。
女子戴笄比戴冠早得多,至少也有六七千年的历史。龙、凤在作为男人冠饰出现之前,最先也是作为女子首饰出现的。考古学家从距今三千二百多年前的商王武丁王妃妇好墓中发掘出四百九十九枚骨笄,笄首都雕作夔龙和凤鸟。商周以降,历代女子的首饰几乎都少不了龙凤形象。
大约到了北宋,龙凤不仅用于首饰,而且还加之于冠,作为冠饰,才出现了"龙凤花钗冠"。这就是最早的凤冠,是皇后参加重大典礼时戴用的。南宋时,规定只有皇后的冠饰才能用龙凤,即使皇太子之妃虽是未来的皇后,也不准用,只能戴去掉龙凤的"花钗冠"。
龙、凤在宋代受到尊崇,但却未能独尊。龙、凤的独尊,不是汉族皇帝君临天下时定制的,而是蒙古皇帝御驭神州时完成的。元制明令规定,禁止臣民使用龙凤。汉人不准用,色目人不准用,蒙古人也不准用。从此,龙凤成了帝后的化身,成了皇权的象征。
明、清是中国封建社会日薄西山与回光返照的时代,为强调皇权的神圣,又成为龙凤泛滥的时代,或曰龙凤的黄金时代。凡参观过中国明清故宫、太庙、社稷坛、陵寝的都会知道,在那里简直是龙凤逞威的世界。比之西方古代宫廷的装饰艺术, 这里,人的地位显然被贬低了,乃至被完全抹煞了。
定陵凤冠,或作三龙二凤,或作六龙三凤,或作十二龙九风,……它们不恰是那皇权日趋没落而龙凤日趋鼎盛的时代的产物与象征吗!

扫描添加企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