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鉴定
文物鉴定Content 首页 > 文物鉴定 >
戈壁滩上的"鸳鸯池”,史前鸳鸯形彩陶罐
鸳鸯彩陶罐,高9.5厘米。罐颈左偏,又有一左向凸起。罐腹向右倾斜,也有一右向的突起。这左凸右突像什么?右突之上有几道刻纹,似为尾羽。那么,左凸也许是象征鸟喙。罐身饰以斑点有带纹和格纹,不似鸟羽,又似鸟羽。它同那左右的凸突共同构成了个形象的整体,若明若暗,诱人以遐想:它象征着什么?是捎书的鸿雁,还是戏水的鸳鸯?……也许更似鸳鸯,这就是它被称为鸳鸯彩陶罐的缘故。当然,它也可能是别的什么,姑且这样称之。

假若称它为鸳鸯罐”有争议,它故乡的地名原叫做"鸳鸯池"却是公认的事实。鸳鸯池在四千几百年前也许是水草丰茂的绿洲,但现在那肥沃的黄土地却变成了戈壁。"戈壁'',原为蒙古语,意为沙砾覆盖,难以生长草本的土地。

鸳鸯池在河西走廊的永昌县北。河西走廊,是古丝绸之路通道,在中国西北的甘肃省,全长一千公里。古道两厢,山岭逶迤,相互夹峙,形若一条千里走廊位在黄河以西,故有"河西走廊"之称。

在岁月漫漫的原始社会里,不知有多少部落游牧、狩猎、耕作与生息其间,但直到新石器时代后期,甘肃青海地域的原始先民才形成了共同的文化面貌。因在甘肃省临洮县马家窑首次发现其文化遗物,故被称作"马家窑文化''。鸳鸯池原始先民的文化就属于这一文化体系。但是,无论在古陶的造型艺术,还是生活的习俗上,它与同时代同地域的其他原始先民的文化面貌相比较,都有不少的差异,有些则是独具一格,别有特色的。

比如器物造型,在黄河流域的古陶中,肖生之作很多。黄河下游出土的猪形、狗形陶器,生趣盎然,以致被动物学家视作在五六千年前猪狗驯化进程的科学研究的依据。黄河中游,出土有一鹰形陶鼎,鹰目炯炯,雄健有力,堪称上古雕塑艺术珍品,深为艺术家们所赞赏。但是,要论洗练而概括的象征性艺术造型,那或许当首推黄河上游河西走廊的鸳鸯池了。鸳鸯形彩陶罐则是这种象征性造型艺术的代表作。

又如鸳鸯池的先民的饰俗,也饶有兴味。他们的许多装饰品很美,制作得也很精巧。可是,最令人难以理解的是他们的臂饰。臂饰为筒形,质料有骨做的,也有石雕的,可能还有陶制的。一般长约十五六厘米,孔径的大小不同,但多很细,只有五六厘米。这种细小的孔径,成人的大手是难以戴进去的。据说,很可能是在年少时就戴在臂上,以至成人、随葬。甘青地带的这种臂饰,有的重约三四斤,出土时,仍套在主人的右臂骨上。这种习俗在中国西北曾有发现, 似乎并不普遍。有趣的是,远在非洲的某一原始民族中却曾普遍地存在着这种装饰习俗。

这里的丧葬习俗中,有种"割体葬仪",很是特殊。这种葬仪是取下死者的脚趾或手指,有的还取下头盖骨,放入陶罐里,一起埋葬。这种葬俗在河西走廊,以及甘青地域都是罕见的,黄河中游关中地带的原始墓中也有发现。割体葬俗出于何种原因,说明什么,起自何方?至今还是个难解的历史之谜。

鸳鸯池的陶罐里,有一种人面像石雕,在卵形的白云石上,用骨头嵌壤出眼睛和嘴,生动有神,是原始石雕中罕见的骨质嵌镶艺术品。据说是随葬辟邪的。

鸳鸯池的陶罐的纹饰,多有网格纹。这种网格纹,引起了围棋研究者的兴趣,说那十道至十二道的图案,纵橫交错,格子齐整,好像棋盘,故称之为"围棋盘图案",并猜想或许与古代围棋的起源有关呢!

种种历史之谜,构成了鸳鸯池原始先民的文化特色, 它有待有志者去研究和解答呢!

分享到:
文物鉴定
古玩鉴定

扫描添加企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