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鉴定
文物鉴定Content 首页 > 文物鉴定 >
《四库全书总目》传播史上的一段公案
《四库全书总目》传播史上的一段公案
作者  崔 富 章
 
18世纪70年代,乾隆皇帝亲自发动和领导的《四库全书》纂修工程,取得了空前的成功。煌煌巨帙,巍巍七阁,至今令中国人自豪。纪晓岚主
持编写的那部《四库全书总目》,规模之大,水平之高,至今无出其右者。

《总目》的传播脉络,本极清晰,竟被说成迷雾一般,害得辛辛苦苦做整理校勘的人,剪不断,理还乱,事倍功半,甚或劳而无功,照鲁迅先生的说法,便有"谋财害命"之嫌了。因此,这个问题必须辨析明白 。

清光绪二十一年,广雅书局翻刻《四库全书总目》,主持校刊的傅以礼跋尾云:"是编于乾隆四十七年告成,由武英殿排印通行,即此聚珍本也。越十有二载,浙江人士感蒙敕建文澜阁于西湖,颁贮《四库全书》,既得就近传写,而《提要》一书,钞者尤众。因共输资,以《全书总目》并《简明目录》刻为袖珍本,广厥流传。时阮文达太傅元适视浙学,曾为文恭纪其盛。同治七年,广东书局复就浙版翻雕,其开卷乃署'重刊扬州本,殆因书尾《恭纪》之文,误认为阮刻耳。此则聚珍本外有浙本、粤本之缘由也。……浙刻系从文澜阁藏本钞出,则与聚珍本亦应无不吻合。

乃取各本参考,匪特《总目》与《简明目录》时有参差,即《总目》之聚珍、袖珍两本,与《简明目录》之浙刻、鲍刻两本,亦所载不尽相符。或此有而彼遗,或彼存而此阙,而卷数之多寡,字句之详略,更无论已。此本系就丰顺丁氏所藏聚珍原印本重锓,以补闽刻所未备。曾偕孙蹉尹星华, 拟从傅以礼的《跋》谈起共荟萃铀绎,胪叙异同,为《校勘记》。以兹事体大,未容草草卒业,谨先据浙本增人谕旨一道,乃乾隆五十五年所颁者,此本印行在先,自不及载。惟《表》尾偶缺诸臣姓名,并以浙本补镌,即此亦足为各本互异之一证焉。光绪乙未嘉平望日,大兴傅以礼节子谨识。
 
傅以礼乃文献学名家,贡献多多,浙刻《总目》被误传为"扬州本"、"扬州小字本",傅《跋》追本溯源,指明致误之由,就是一个著例。然而,
此《跋》的讹误亦不应轻视。乾隆六十年〈1795〗,《总目》有两个刻本先后问世。第一个是浙江布政使谢启昆主持刻印的《钦定四库全书总目》 200卷首1卷,简称浙本;第二个是原户部尚书、办理四库全书副总裁曹文埴主持、武英殿刻印的《钦定四库全书总目》 200卷首4卷,简称殿本(详参拙作《〈四库全书总目〉版本考辨》,《文史》第三十五辑。广雅书局以殿本为底本,傅《跋》竟误认成"武英殿排印通行"的"聚珍本"(乾隆以"活字"不雅,改称"聚珍")。乾隆四十一年九月三十日下令将"所有诸书校订各签,并著该总裁等另为编次,与《总目提要》一体付聚珍板排印流传"。皇上的话,并不是句句落实的。汇集"诸书校订各签"编成的《钦定四库全书考证》 100卷,确系木活字排印,辑入《武英殿聚珍板书》之中;而同属"钛定"的《四库全书总目》 200卷,则是由四库馆誊写颁发七阁,并于乾隆五十一年送武英殿刊版,迁延十年,直至弘历下台前夕才"竣工刷印装潢"、由曹文埴"恭呈御览"的(参见乾隆六十年十一月十六曰曹文埴《奏折》,张书才主编《幕修四库全书档案》,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7,2374页)。傅《跋》所谓"乾隆四十七年"的"聚珍原印本",率出虚拟,根本不存在的。

傅《跋》的讹误,影响最大者莫过于"浙刻系从文澜阁藏本钞出, 则与聚珍本亦应无不吻合"两语。言下之意,是设定文澜阁藏本必是殿本,
因此,浙刻本与殿本"亦应无不吻合"。这一表述,为后世学人所继承。 洪业《四库全书总目引得,序》、郭伯恭《四库全书纂修考》、王重民《论〈四库全书总目〉》、《跋影印本〈四库全书总目〉》、中华书局影印浙本《出版说明》、昌彼得《影印〈四库全书〉的意义》、台北商务印书馆影印殿本《弁言》、华立《四库全书纵横谈》、中华书局排印殿本《整理凡例》、海南出版社排印浙本《整理说明》等等,无不声称"浙本据殿本翻刻"。傅以礼当然是始作俑者,但细读那篇《跋》,感觉他还是话中有话的,"亦应无不 吻合"的腔气,是跟"不尽相符"的实况相连属的,"或此有而彼遗,或彼 存而此阙,而卷数之多寡,字句之详略,更无论已"。须知,《四库全书总目 》冠有"钦定"大牌,翻刻者只有依样葫芦,迹近"克隆",才能性命无优,进而谋取政治、经济利益,断不敢耍小聪明、擅自改动的。可是,傅以礼取浙本与殿本比勘,竟是如此的不一致。浙江人不要命了?惟一合乎逻 辑的推断是:浙刻的底本,并非傅以礼说的"聚珍本"(武英殿刊本),而是另有所凭,有"钦定"的别本尊藏于文澜阁《四库全书》之中。傅以礼实际上颠覆了自己的朦胧记忆,在自我否定的叙述中,彰显着文献学家的本色:"曾偕孙蹉尹星华,拟共荟萃细绎,胪叙异同,为《校勘记》。以兹事体大,未容草草卒业,谨先据浙本增人谕旨一道……《表》尾偶缺诸臣姓名,并以浙本补镌,即此亦足为各本互异之一证焉。"尊重文献,如实 揭示,不强作解人,以俟诸将来,学者忠实之态度,固应如是也。可惜后之学人 ,缺 乏 这 份 耐 心 , 径 将 那 两 句 想 当 然 的 失 误 , 凝 练 成 " 浙 本 翻 刻 殿本"标识,轻松取用,而不问证据在哪里,竟也能形成为20世纪的主流 观
点,其馀威和后劲,足以跨世纪 。
 
乾隆六十年八月二十四日,阮元奉旨调任浙江学政,十一月一日 抵杭,浙本《总目》适刊成,阮元跋尾云:"四库卷帙繁多,嗜古者未及遍览。而《提要》一书,实备载时地姓名及作书大旨,承学之士,抄录尤勤,毫楮丛集,求者不给。乾隆五十九年,浙江署布政使司臣谢启昆、署按察使 司臣秦瀛、都转盐运使司臣阿林保等,请于巡抚兼署盐政臣吉庆,恭发文澜阁藏本,校刊以惠士人。贡生沈青、生员沈凤楼等,咸愿输资,鸠工蒇事,以广流传。六十年,工竣。 …… "浙江士绅不仅深明弘扬传统文化之大义,还善于捕捉商机。"毫楮丛集,求者不给",《总目》 一书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咸愿输资",并且迅速办妥报批手续,"恭发文澜阁藏本, 校刊以惠士人"。这个"文澜阁,本"是什么本子?答曰:乾隆五十八年颁 发至文澜阁的四库馆写本《钦定四库全书总目》200卷卷首1卷,125册, 分置文澜阁《四库全书》经、史、子、集四部之首,这些都明明白白记录在嘉庆 二 十 五 年杭 州 承 办 盐 商 吴 恒 聚 等 造 《 文 澜 阁 四 库 全 书 书 目 清册》之中。数十年之后,咸丰末同治初〈1861—1864〗,太平军攻占杭州 ,文澜阁库书散佚过半,《总目》仅存27卷。这27卷文澜阁原钞本,每册首钤"古稀天子之宝"(白文),册尾钤"乾隆御览之宝"(朱文、就是谢启昆"恭发文澜阁藏本"的一部分。我们取此27卷与浙本《总目》相应卷目比对,无不吻合。例如:卷69单锷《吴中水利书》提要"书中有'并图以进' 之语,,于其上加帖黄云:其图画得草略,未敢进上"("载"为"而"之误〉 ;卷78、日本考》提要"明李言恭、,杰同撰"("都"为"郝"之讹〉;卷79《 欽定历代职官表》提要"迨秦汉内九卿,外,列郡,而官制一变"("制" 为"置"之讹);卷163《履斋集》提要"又有,畜'人才疏"("務"为"豫"之讹〉 ;卷164《耻堂存稿》提要"历官端明甲学"("阁"为"殿"之误);又"端 平间知沔州"("沔"为"沔"之讹);卷1.65《四明文献集》提要"盖捃拾残剩 ,非其亭矣"("真"为"舊"之误〉;《晞发集》提要"而节概亦卓然可观 "("观"'为"传"之误〕。上述文澜阁原钞本的讹误,悉数遗传给浙江翻' 刻本,借用今天流行的话语,就叫"基因"吻合,亲子关系成立 。

本文由北京石渠雅集文物鉴定中心(
www.chinawenwu.cn转载整理发布,如转载请尊重作者的劳动成果、注明文章的作者。
分享到:
文物鉴定
古玩鉴定

扫描添加企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