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鉴定
瓷器鉴定Content 首页 > 瓷器鉴定 >
戗金和描金的识别与瓷器鉴定的密切关系
戗金和描金的识别与瓷器鉴定的密切关系

瓷器描金和戗金是两种外观相似而实际技法不同的釉上金彩,而且这两种技法在历史上曾经共存过相当长的时间,尤其是明代中晚期,戗金和描金装饰的陶瓷制品都非常多。作为对古代瓷器的深入研究,将两者明确地区分开是很有必要的。同时,明代瓷器后仿的比较多,明朝时就有后朝仿前朝的,清代更是仿明成风。但是,瓷器作为一门烧造艺术,制作过程中存在着人们无法完全控制的因素,许多工艺痕迹是无法完全仿造的,这是鉴定中最应该抓住的特征。就像戗金,在嘉、万时代流行,明末以后就失传了,前文所述瓷器戗金工艺流程也只是一种推测而已,并没有人在实践中复原成功。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能够认定某件瓷器上的戗金工艺,最起码可以下结论说它的下限不会晚于明末,因为明代以后仿的只会使用描金而不可能使用戗金。

那么,在实际的瓷器鉴定中如何辨别戗金和描金呢?我们只要知道了这两种工艺的具体做法,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二者有比较明显的区别:

1,描金紋饰细膩而戗金纹饰粗率。因为描金是用毛笔描画的,所以其线条往往纤细流畅,可以做到用金如彩,表现事物的细部,与同时期的青花、五彩绘画风格一致,甚至更为细腻。尤其适合用来描绘繁密规整的底纹,即仿丝绸纹样的"锦地"。康熙、乾隆时期的描金器中这样的例子非常多:清康熙"洒蓝金彩龙纹瓶"^、上海博物馆所藏康熙"洒蓝地开光五彩花鸟纹瓶",清乾隆"蓝釉描金银桃果纹盖瓶",就是其中的精彩之作。其纹样线条流畅,色彩明艳,金彩不易剥落,给人一种富丽堂皇的感受。戗金是将很薄的金箔剪刻成图案贴在瓷器上,由于金箔薄软易破,难于加工,所以只能切割成较简单的花形,边缘多呈短直线而难有流畅的曲线。上海博物馆藏"砜红地戗金缠枝莲纹高足碗"、陕西历史博物馆藏"酱釉描金孔雀牡丹纹执壶"、日本出光美术馆藏"酱釉描金花丼纹执壶"(日本名:紫地金栏手仙盏瓶)⑩皆为典型的嘉靖窑戗金器,纹饰都有以下特点:线条粗短、呆板,花卉鸟兽造型不准,牡丹花叶子几成锯齿形,与同期青花、五彩纹饰相去甚远,显然不是用金粉描画而是以金箔刻镂而成。耿宝昌先生在《明清瓷器鉴定》一书中指出:"嘉靖时,金彩在瓷器上广泛应用,纹饰画意却显粗率。"实际上,正是因为嘉靖窑金彩瓷多使用戗金而非描金使然。由于戗金难于表现细致的图案,所以戗金只用作主题纹饰,虽然"嘉靖绘事,喜内外夹花,喜锦地,渐趋华缛一派。"但很少用金彩为锦地,锦地多以矾红描绘,与清代瓷器上金彩为锦地、五彩为主题图案的做法正好相反。

2,花纹细部不同。描金多用纤细婉转的线条构成图案,在平涂面积较大一些的叶片、花瓣上也多以色泽深一点的金彩或其他彩料绘出叶脉和纹理,非常细致,造型一般都很准确。戗金图案则为大面积的金箔片构成,轮廓比较模糊,花卉、鸟兽仅具外形,细部纹饰用针刻画,露出金箔下的深色釉面,叶脉、花瓣纹理、鸟兽的眼睛、羽毛等都是由这样的细线来表现的。而且刻画痕迹都比较撩草,连笔较多,状如松弛的弹簧,行笔非常快,与描金的规整、行笔缓慢形成鲜明对比。

3,金彩光泽不同。描金瓷经过烧彩后,得到的是无光泽的淡黄色金层,需要经过打磨砑光,使金彩中的金粉排列有序,这样得到的金色非常光亮。用金水描画的虽不经砑光,其光泽度也很高。戗金瓷烧彩后并没有砑光的工序,金彩的光泽不如描金瓷亮丽。但从传世器看,戗金比描金要牢固得多,往往嘉靖、万历时期的戗金瓷上,金彩比清中期描金瓷保存得还要好。

4,釉面不同。从前文所述描金和戗金的工艺我们可以知道,二者对施彩所需的釉面要求是不一样的。描金花纹经烘烤后必须用玛瑙棒之类进行抛光,所以釉面必须光滑,也不宜有复杂的雕刻图案。戗金器则正好相反,釉面如果太光滑就不容易贴牢金箔,所以才有在釉料中加细砂使釉面粗糙的做法。戗金瓷的表面因此而有许多砂粒烧熔后产生的细小突起,其上的金箔受磨损较多而脱落,在金箔表面形成了很多斑点。这一方面是戗金工艺本身的需要,同时也可能是特意追求的一种仿古效果。明黄成《髹饰录》金髹条下论述贴金漆所用漆地说:"黄糙宜于新,黑糙宜于古。"杨明注:"黄糙宜于新者,养益金色故也。黑糙宜于古器者,其金处处摩残,成黑斑以为雅赏也。"明人好古成风,在粗糙的黑色漆地上贴金,用久了突起之处金箔磨损,露出黑色斑点,认为是有古趣而被珍赏。当时以戗金为饰的瓷器釉色尚深酱色,即所谓"紫金釉",经使用长期手摩金箔上也会产生斑点,与黑糙贴金漆器的"古"很相似。

5,工艺痕迹不同。描金使用毛笔将金粉描绘在釉面上,虽然经过砑光,但笔触痕迹用肉眼即可发现,放大镜下就更为明显,比如落笔和收笔的地方金彩比笔道中间的要厚一些,笔道交叉处也有金彩堆积,而这些部位的金彩比较容易脱落。有的器物上因为金彩图案不是一次绘成的,或者彩料调和不匀,颜色深浅不一。彩金象者更是有意用不同色泽的金料来达到用金如墨的艺术效果。在戗金瓷上金色是绝对一致的,也没有用笔的痕迹。由于金箔软而易碎,所以贴金这一道工序很困难,会留下一些败笔,让我们看到粘贴的迹象。例如陕西历史博物馆藏"酱釉描金孔雀牡丹纹执壶",腹部心形开光的顶部,两侧弧线没有连在一起,而且两根线条的端部均极平齐,显然是剪贴的金箔线条而不是用笔描绘的金彩。在圈足、流、把等不易着手粘贴的部位,更有金箔粘贴不平整产生的皱褶或破损之处。这些都是戗金有别于描金的明显特征,一旦掌握就不难辨识。

戗金与描金是中国古代陶瓷匠人借鉴髹漆艺术发明的两种特殊的金彩技法,由于两者的外观效果相近,所以在许多出版物上或博物馆文物定名中往往将它们混淆。最常见的是将戗金误为描金,更多的则笼统地称做金彩,不做详细的区分,这都是不够科学的。文物上体现的工艺技术是生产方式的重要证据,与文物负载的审美取向、典章制度等其他历史信息有着同样的价值,甚至更为重要。我国传统的文物研究由于受到考据学的深刻影响,对工艺研究不够重视。考古报告、文物介绍中,工艺名称不准确甚或讹误的情况并不少见,这给使用这些材料的其他研究者带来许多麻烦,严重影响进一步的研究工作。我们文物工作者应该对古代工艺技术多做一些探讨,充分发掘先人在各种文物上曾经付出的聪明才智,从而更全面地重建古代人类的生产方式。

本文有瓷器鉴定中心整理发布http://www.chinawenwu.cn/ciqi/




分享到:
文物鉴定
古玩鉴定

扫描添加企业微信